我國保險資金股權投資業務起步較早。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就有保險公司自發投資了一些企業股權,但由于監管體系不健全,成功的案例不多。2006年,中國保監會發布了投資商業銀行股權政策,保險機構穩步開展試點,積累了不少有益經驗。2010年以來,隨著各項股權投資政策陸續發布,保險機構的股權投資業務進入了規范化和常態化發展階段。截至2013年7月末,全行業實際投資股權余額為3016.75億元,占資金運用余額的4.18%,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保險資金股權投資具有更為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現實作用。
一、保險資金股權投資有利于做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黨的十八大要求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這是一個非常重要而又正確的戰略性舉措。困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是企業資本金不足,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嚴重損害了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目前,我國上市公司負債率在60%左右,國有企業負債率在63%左右,社會平均達到70%左右,明顯高于國際一般水平。企業負債中,長期貸款或債券比重較小,很多時候都是短債長用。要繼續支撐宏觀經
濟7%~8%的增長,全社會平均資產負債率會在5年內升至80%以上。如此高的負債率,使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這是影響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問題。溫州企業因流動性困難導致區域性危機發生,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國間接融資比例過高。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將直接影響黨的十八大宏偉戰略目標的實現。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完善企業市場化的長期資本形成機制,盤活存量資產,實現去杠桿化,切實提高股本融資比重。在這方面,保險資金進行股權投資能有所作為。
二、保險資金股權投資有助于化解金融系統性風險
我國金融業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存在融資結構失調和資本形成障礙。金融危機之后,我國資本市場一直較為低迷,逐步喪失融資功能、定價功能和財富效應,提升直接融資比例的能力有所下降,使得這個問題更加突出,企業的負債率不斷提高。這幾年,受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影響,銀行理財、信托、小貸等“影子銀行”大幅擴張,年融資額從幾百億元迅速增加到上萬億元,銀行貸款增速也非???。這些業務中有相當部分的本質是貸款股權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資本金不足問題。需要注意的是,這部分資金實質上是銀行短期資金轉化的債務和中高利貸,加劇了我國的金融系統性風險,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必須從根本上加以解決。保險資金,特別是壽險資金,具有長期、穩定等特點,適合從事股權投資。根據發達國家經驗,保險資金歷來是企業長期資本的重要提供方,承擔了社會經濟發展助推器的職能。當前,我國經濟面臨正周期拐點,股本價值會逐漸凸顯,保險資金股權投資的機會將更多。推動保險資金以股權方式,重點投向高效益、低消耗、有戰略發展前景的項目,將促使實體經濟的股本結構更為優化,企業負債率降低,大大緩解金融系統性風險。
三、保險資金股權投資能夠支持行業健康發展
保險資金開展股權投資,是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兩年,保險行業經歷了一段困難時期,既要面對資產負債期限錯配、資產負債利率倒掛等老問題,又面臨保費增速下滑、退保率上升等新情況。最近,雖然保費增長連續下滑的趨勢得到初步扭轉,但回升的基礎還比較薄弱,投資理財產品多、保障理財產品少的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據統計,現在壽險行業的新單承保成本基本在6%以上,個別公司更高,但投資收益維持在4%~5%之間,低于5年期定存利率,“資”不抵“債”的情形較為普遍,難以支撐現有的產品結構。此外,行業15年以上資產負債缺口在2萬億元左右,存在“長錢短用”問題。一直這樣下去,可能會影響行業持續運營。保險資金開展股權投資,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和資金量大的優勢。保險資金實行差異化思維,把資金運用和股權投資行業的成功經驗結合在一起,可以提升投資收益,緩解負債壓力,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四、保險資金股權投資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保險資金投資股權,重在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投資品種、投資比例和投資方式,不能脫離資產負債匹配要求,單純為了投資去投資。因此,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一)關于投資目的,是以戰略投資為主還是以財務投資為主。戰略投資還是財務投資,取決于保險機構的經營戰略。通常來講,財務投資是為了獲取投資回報,戰略投資則是為了延伸產業鏈,獲得協同效應。根據保險資金特點,絕大部分股權投資還是要以獲取穩定收益為主,達到資產負債匹配的目的。因此,保險資金投資股權,要以財務投資為主,少量開展戰略投資。
(二)關于創新模式,是以純股性為主還是股債結合為主。保險機構可以通過結構創新、管理創新和風控創新,設計出更加靈活多樣的股權類金融產品,滿足真實有效的社會需求。前一階段,泰康資產、新華資產等資產管理公司,聯合九家保險公司,發起設立了中石油股權投資計劃,對這一模式進行了有益探索。今后保險資金投資股權的模式創新,還要更多偏向于股債結合方式,一方面通過債權或類債權投資滿足當期現金流要求,另一方面通過股權方式賺取更多投資回報。
(三)關于投資范圍,是限于部分行業還是放開大部分行業。目前,保險資金可以直接投資的行業,包括保險類企業、非保險類金融企業等九大類。保險資金間接投資股權,則基本不受行業限制。就現有可以直接投資的行業而言,因宏觀經濟景氣度、行業自身特點等因素影響,可能對保險資金獲取穩定收益產生一定程度約束。因此,財務投資的范圍可以擴大到絕大部分行業,允許保險資金搶抓那些集中度適中、高增長、高附加價值的行業投資機會。對重大股權投資,在目前階段,還是應該限于那些與保險業務相關的行業。
(四)關于投資方式,是以直接投資為主還是以間接投資為主。股權投資屬于典型的高風險投資,投資能力是開展業務的基礎和關鍵。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不夠發達,金融產品還不夠多樣化,保險機構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的經驗都比較欠缺。團隊實力比較強的保險機構,可以做直接投資;團隊實力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高的保險機構,可以通過PE基金進行股權投資。當前階段,兩種方式并重發展更為適合我國國情,保險機構要積極準備,搶抓有利的投資機會,但在具體操作上,還是要審慎推進。
(五)關于政策配套,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保險資金開展股權投資,需要支持性或扶持性的配套政策。相關部門要不斷完善IPO機制,建立股權二級市場,拓寬保險資金的交易和退出渠道;進一步放松資源、基礎設施等投資領域的限制,給予保險機構更多投資機會;抵免合伙制企業一定比例的個人所得稅,進一步提高保險資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監管機構也要提高股權投資比例,制定統一的估值標準,提高股權投資資產的認可比例,不斷推動保險資金股權投資業務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