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中央補貼資金的60%將按棉花種植面積補貼,40%按實際交售量補貼,同時取消臨時收儲。這意味著新年度棉花價格由市場供求形成,有助于穩定棉價,理順整個棉紡產業鏈,引領棉紡產業復蘇。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聯合發文,按照2014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和國務院部署,2014年啟動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經國務院批準,2014年棉花目標價格為每噸19800元。按照這一方案,從今年9月起,國家在新疆實施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的試點,同時取消棉花臨時收儲。
相關專家表示,從2011年開始,國家連續3年實施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僅僅保證了棉農、軋花廠和棉花貿易商這三個環節的利益,棉花價格長期居高不下;下游的紡織、服裝環節在高棉價、成本上升、訂單下滑的多重夾擊下,連年低迷。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實施后,新年度棉花價格將由市場供求決定。上游棉農、軋花廠不再有國家臨時收儲“撐腰”,為了銷路,軋花廠會充分考慮紡企的需求,按需生產成為趨勢。記者調研得知,目前,軋花廠都開始主動與紡企聯系,調研市場需求,并以此為依據調整生產經營計劃。“2011年開始臨時收儲后,好幾年都沒有和紡企聯系過,都一心忙著交國儲;今年國儲取消了,我們軋花廠又開始和原來的紡企客戶聯系了。現在紡企的議價能力明顯增強了。”新疆一家大型棉花加工企業表示。
相關專家預計,經過2到3年的調整,國內外棉花價格有望重新接軌,紡織企業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和國棉質量相對較差的問題有望逐步改觀。近年來,我國持續低迷的紡織行業有望逐漸回暖。
值得注意的是,支持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是新時期中央對新疆工作的戰略部署,國家和自治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其中新疆出臺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規劃綱(2014-2023年)》。市場人士表示,在上游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和下游中央支持新疆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雙重利好下,新疆棉紡上市公司將受益。(據9月18日上海證券報)